企业展示 >> 正文

GE医疗的人才战

2012-12-24 11:39: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创新活动正在向世界各地分散——尤其是发展中的新兴市场。为了从这种变化中受益,跨国公司们近年来启动了一轮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热潮。全球最大的多元化集团GE也不例外。今年4月,美国通用电气(简称:GE)旗下的GE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在成都开设了创新中心,这是继北京、上海、无锡之后,公司在中国布局的第四个研发中心。

通过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GE医疗希望更加贴近二三线城市的基层市场,并辐射到整个西南的基层地区。新的创新中心建设完成后,GE医疗在中国的工程师达1100人,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未来,中国研发中心的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

谈到中国工程师的庞大数目,GE医疗系统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om Gentile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其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一大诱因。此前,GE医疗在中国的研发已进行了多年,但这些研发活动通常都很分散。然而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改变,自从投资额高达8500亿元的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巨大的基层医疗市场让全球的医疗器械巨头们虎视眈眈。包括GE医疗在内,这些跨国巨头纷纷加速本土化,开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基层医疗是发展的重点。因此,我们一方面会加强针对基层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另一方面也会大力发展渠道,在扩大直销团队的同时,加强与当地经销商的合作,将产品销往二三线市场。”Tom Gentile表示。

根据公司的计划,3年后GE医疗将推出35种以上的新产品,所有这些产品都为中国客户服务,其中70%面向基层市场。而这些新产品的价格是以往高端产品的1/3或更低。

此前,GE的产品在中国的销路并不理想,其中很大原因在于缺乏一套有效的体系,来挖掘本土市场的潜在需求。换言之,GE中国过去的研发工作往往是“两头在外”,即根据欧美市场的需求进行研发,并将产品投放国外。即便有意识地实施本土化,也只是将在中国以外地区生产的产品稍加改动,以便在中国内地销售。随着中国市场的地位今非昔比,GE开始大力推动本土研发中心的建设,为的就是更加及时精确地捕捉本地需求,开发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基础医疗产品。

不仅如此,按照GE医疗大中华区CEO段小缨的说法,GE医疗大中华区几乎拥有所有运作的决策权,这样的决策速度和决策流程,完全能与灵活的本土企业竞争。

事实上,从2008年起,GE便设立了“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项目,向中国研发中心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本土研发。经过4年的尝试,GE已不再满足于此。具体说来,GE中国的“反向创新”有两个内涵:一是本地化创新,根据新兴市场研发出高性价比的产品;二是将在新兴市场研发的产品及低成本模式推向全球。毕竟,发展中国家拥有许多共性,针对中国基层市场研发的产品完全可以适用于印度、东南亚、巴西、墨西哥或中东地区。

在此基础上,GE医疗在华研发中心的持续扩张,不仅仅是为了更接近用户,还为了更大程度地利用中国丰富的研发人才资源。

尽管招聘合格的员工并不难,但需要指出的是,能不能留住这些人才是另一重挑战。不仅是GE医疗,多数跨国公司在留人问题上颇费脑筋。麦肯锡援引的一项调查表明,约100名在中国为跨国公司工作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4/5的人不打算在目前的职位工作超过两年。

除此之外,在华研发中心已不再拥有成本优势。众所周知,中国已不是最廉价的产品生产地及开发地,博斯公司此前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初级员工可能比欧美便宜25%到30%,但聘用中级管理人员的成本与欧美地区已不相上下,聘用高级管理人员的成本则比欧美要高20%到25%——原因是这类人才短缺,且国内竞争对手抬升了他们的薪水。

进一步说,GE医疗在华研发中心的最终目标是立足中国,面向全世界开展创新。不过这一目标不会在一夜之间达成。在GE医疗首席技术官Mike Harsh看来,中国工程师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技术尽快地转化为产品”,理想状态下,这种速度应该和快速消费品的研发速度相媲美。与此同时,研发与创新不能“闭门造车”,如何将新技术与中国本土的供应链与供应商结合在一起,是中国研发团队需要持续改进的地方。(黄锴)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