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怎么样走出一条国际化之路?收购还是自建?

2012-12-24 11:52:48 来源:深圳特区报

迈瑞斯德哥尔摩员工正在工作

迈瑞斯德哥尔摩员工正在工作

在迈瑞斯德哥尔摩研发中心,随处可见富有中国特色的装饰物

在迈瑞斯德哥尔摩研发中心,随处可见富有中国特色的装饰物

怎么样走出一条国际化之路?研发显然是其中的一个核心支持。本报记者“远征”采访之路上的“北方威尼斯”瑞典斯德哥尔摩,在全球通讯业、医疗器械等行业处于技术的“制高点”,深圳不少企业都在此地有海外研发中心,进行前沿技术的研发。他们有的是自建,有的则是通过收购海外企业等方式完成。

收购还是自建?这仅仅是模式的名称而已,关键是,模式实在吗?他们在收购完成后,如何融合彼此不同的公司文化、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模式?

收购后用得好不好是关键

在迈瑞斯德哥尔摩研发中心,到处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咖啡机的旁边摆着一对青花瓷、不少员工工作室内的大门上贴着红色的“福”字剪纸……带领本报记者参观的中心经理瑞・佳莱告诉记者,这些礼物都来自深圳总部。

2008年5月,迈瑞完成了对老牌美国知名厂商Datascope生命信息监护业务的收购,并将Datascope斯德哥尔摩分部顺利转为迈瑞在斯德哥尔摩的研发中心。

下午三点多,公司内的员工都聚在咖啡室内喝下午茶,瑞・佳莱向他们介绍:这些是来自深圳的客人,员工们举起手向采访组成员微笑着打招呼――在他们身后的一面墙上,挂着两个颇有设计感的时钟,一个显示着斯德哥尔摩的当地时间,一个显示着深圳时间。

“我们希望能跟深圳加强联系,有时候在喝咖啡的时候,我都会给深圳的朋友打个电话,可能并非是谈工作,只是聊聊天。”瑞・佳莱说,他们和迈瑞是老朋友了,2001年就开始把产品卖给迈瑞。

据了解,该研发中心目前有29名员工,均为瑞典当地人。他们一半从事研发,一半从事销售,主要的产品是麻醉气体模块,目前正在研发呼吸机。瑞・佳莱介绍说,他们研发的麻醉气体模块,在全球市场占到25%-30%的市场份额,全球只有三家公司在生产这个产品。

而中心正在研发的呼吸机技术门槛非常高,市场刚刚起步,销售也非常不容易,“据我了解,有一家公司花了5年时间做研发,”目前呼吸机的研发是中心的一个长远战略,“这个路子非常远。”他说。

迈瑞分管欧洲业务的副总裁尹伦涛告诉记者,2008年收购完成的时候,该研发中心只是一个小而全的企业,生产研发销售一条龙,没有规模效应,并且在亏本。经过4年多的磨合之后,如今该中心已转型为一个独立的研发机构,专注于麻醉气体模块产品的研发,“砍掉一些不必要的项目,将生产转移到深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把中心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

尹伦涛认为,该中心完成的研发项目,如果放在深圳做,需要几年时间,被客户认可可能要更长时间,但利用该中心的经验,实现了迈瑞研发的跨越。“我个人认为收购是非常成功的。收购一个好的公司,怎么用?用得好不好非常关键,用不好资源,最后也会变成死水。”尹伦涛认为。目前,迈瑞斯德哥尔摩子研发中心实行内部结算的方式,“中心目前在良性运作,通过研发项目管理的模式开发产品,实现了赢利。”他说。

“迈瑞这样的发展模式,你认为有什么特点?”当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尹伦涛思考了一会说,“我们其实也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太多类似的模式可以参照,如果非要说这是一个模式的话,就是‘国际企业本土化’,企业在实现并购并经过磨合之后,就马上交给老外打理,发挥他们的优势,实现‘本土化’研发生产。”

提及跟迈瑞的合作、收购,瑞・佳莱表示,“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好处。”他们是研发机构,有技术,可以通过研发帮助迈瑞打入中高端市场,在病理研究、技术等方面帮助迈瑞进行提升,帮助他们开发新的产品,降低成本,“而迈瑞在全球有非常好的销售渠道,有非常多的客户群,我们彼此可以共享,更好地进行销售。”

“这就是说,我们都挣钱啦。”他笑哈哈地比划着说。

收购直接切入国际市场

今年11月初,研发生产手机天线的深圳企业信维通信收购北京莱尔德,开始客户导入工作。在收购完成之后,北京莱尔德斯德哥尔摩分部成为了信维通信的子公司,公司设在斯德哥尔摩著名的“无线硅谷”Kista,目前有7名瑞典当地员工。

北京莱尔德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手机天线生产企业,是香港莱尔德的控股子公司。由于业务调整,2011年6月香港莱尔德决定出售北京莱尔德,并停止向外接单。“这让致力于发展手机天线事业的信维通信,看到了迅速进入国际市场的捷径。”信维通信董事长彭浩说。北京莱尔德的客户主要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LG等全球前几大手机厂商,2008年到2010年手机天线业务雄冠全球。

对信维通信收购北京莱尔德,信维通信斯德哥尔摩子公司技术与产品经理冯・艾宾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北京莱尔德有先进的技术,而信维通信能控制生产成本。

收购北京莱尔德,彭浩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获得了对方的客户资源,其次就是研发部门和管理体系。“要取得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客户的供应商资质很难,这不是指天线品质达不到要求,主要是获得资质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一般没有两到三年完不成。通过此次收购,信维通信直接承接北京莱尔德的相应资质,实现了对国际市场全面快速切入。”

收购北京莱尔德从去年开始谈判,“这是公司海外战略的重要部署”,在收购之后,信维通信在斯德哥尔摩重新注册了一个子公司,然后把研发人员注入这个相对独立的子公司。

在如何消化斯德哥尔摩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的问题上,彭浩表示,“对研发子公司不做过多的干预,他们本身有自己的目标和进度。”

除了设在斯德哥尔摩的子公司外,信维通信在首尔、圣荷西等全球7个地方还设立了分支机构,强化研发实力,提高响应速度。海外设立研发子公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配合所服务客户的就近原则,“手机天线集成在手机里面,其研发测试均要配合当地厂家。”

自建“实在的模式”

和迈瑞、信维通信通过收购建立研发中心不同的是,在斯德哥尔摩“无线硅谷”Kista科技园办公的中兴通讯欧洲研究院,则采取另外一种模式:中方派人先到斯德哥尔摩摸索,招聘当地人进行研发,自己独立建设研发中心。

“收购不一定成功,我见过不少失败的例子。”该研究院负责人朱晓冬告诉记者,中兴通讯欧洲研究院员工均为瑞典人,出于保密原因,他没有透露具体人数和研发能力。

在中兴通讯的研发体系中,已经成熟运转的欧洲研究院处于顶尖位置。欧洲的顶尖技术带动国内的研发,“这边主要是提理论、提想法,对国内的研发进行理论指导。”一些具体的研发则放在国内,既利用了这边顶尖的技术,同时也利用国内劳动力相对低价的优势。“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实在的模式吧,它既提高了研发质量,也控制了成本。”朱晓冬认为。

研究所的顶尖技术人才全部来自瑞典当地,除了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也有长期在瑞典生活的海外华人,他们既熟悉瑞典各方面的情况,也熟悉国内的情况,在瑞典当地员工和中兴总部之间,他们就像一座沟通的桥梁。“国内有人过来考察,常常会问,瑞典是个高福利国家,生活比较悠闲,如何保证研发任务?我其实一点都不担心,他们都是业内顶尖的专家,把研究前沿技术作为工作任务,没有事情做他们才感到害怕。”

朱晓冬认为,通讯行业的研发远远看不到终点,“或许未来几年会解决带宽问题,但是通讯跟传统行业的结合才刚刚开始,云计算、物联网刚刚起步,好戏还在后头,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