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上海长宁推家庭医生负责制 三大优势吸引患者

2012-12-28 11:25:34 来源:解放日报

在长宁,家庭医生为患者健康尽心尽责 “守门”;在松江,“集纳式”的诊断中心把优质资源送到家门口;在青浦,“新农合单病种预付”让慢性病患者既控制病情又省了费用……近年来,本市不少区县和医疗机构积极作为,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医改新措施,亮点频现,效果初显。本报今起推出一组“医改新亮点”报道,介绍相关案例并请专家评点,期望对全市推广这些惠民利民的举措有所推动。读者可发传真67289226或发邮件至kjb@jfdaily.com参与。

家庭医生黄耀庭的诊室位于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楼转角。长宁区推出家庭医生负责制以来,黄医生管理的慢性病人一路飙升,已多达700余人,而且首诊100%在社区。

除了诊室,黄医生最常去的是隔壁陈家巷社区老年活动室。活动室里,黄医生还没到,几位居民已叽叽喳喳。“我这鼻子里有块息肉总是不舒服”,“喷盐水最有效,黄医生说了,息肉就像家里的腌肉一样,撒一把盐,水分蒸干了,它就缩小了”;“天冷肩周炎又犯了,不知怎么弄”,“黄医生不是说了,电吹风加红花油,带着热度活血,最有效”……“黄医生保健理论”在社区的名气越来越响。

社区家庭医生如何吸引居民,一直是个瓶颈。长宁区近年来探索新途径,用黄耀庭的话来说,“把病人吸引过来,我手里有三张牌”。

第一张“牌”是优惠。两年前,长宁区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联合起来,形成“四医联动”。纳入“四医联动”范围的居民,享受优惠幅度相当大:社区问诊,个人自负部分95%免费;由家庭医生转至二级医院,个人自负部分90%免费,同时可走绿色通道。黄耀庭共有38个“四医联动”病人,其费用都大幅下降。如患糖尿病的许建国,以前各家大医院轮着看,每次诊疗费不下百元,现在次均费用支出仅为个位数。至今年8月底,长宁区共发放“四医联动”保障卡10208张,这意味着这些人的首诊留给了家庭医生。

 

第二张“牌”是大医院的转诊便利。长宁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中山、华山、长宁区中心医院、同仁医院等建立起了转诊关系。乳腺癌术后病人陈女士,与黄耀庭签约有些时日了,每次随访,老伴总陪伴左右。

前不久,老伴突然下肢疼痛,走路一瘸一拐,初步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症。黄医生随即开出同仁医院血管外科检查单,次日,老伴前往同仁医院“转诊窗口”,没排队就做了检查,当天下午拿到报告,“要是我自己去排队,还不知等到什么时候呢。”自此,夫妻俩都成了黄医生的签约病人。黄医生打开手机,找到“病人文件夹”,上百个病人姓名跳出来,“他们都是朋友带着,家人领着,口口相传自愿跟我签约的。”

实力则是家庭医生第三张也是最重要的“牌”。区卫生局局长葛敏介绍,为给家庭医生搭建良好平台,区内开出沪上首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陈华工作室”,各种培训进修机会也逐渐增多。数据显示,区内80%的家庭医生均为本科以上学历。黄耀庭也有绝招。他治疗一名高血压病人的案例,至今在社区流传。去年岁末,一个老伯血压突然居高不下,看过多家医院、吃了不少药也不起效。黄医生在与他聊天后,最终找到“病根”——原来,老人担心保姆春节回家,自己没人照顾,“愁”得血压飙升。在黄医生的好心劝说下,保姆竟被打动了,决定节后再回家,老伯血压也降了下来。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孙阓说,“专科能治病、全科管全家”,这便是家庭医生吸引居民的优势所在。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卫生政策学院院长梁鸿教授:无论在世界哪个国家,医改成功都得益于两条:完善的医保制度、有序高效的服务体系。在形成高效有序的服务体系方面,长宁区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也即“向百姓负责”,并通过逐步推进策略,从最需要的人群做起,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最终形成良好互动。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家庭医生能力得到提升,社区服务覆盖的人群扩大,这对完善社区“健康守门人”功能很有借鉴。(记者 顾泳)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