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缺失致慢性病防控失守

2012-12-03 12:05:19 来源:京华时报

全科医生张靖在手机上安装了许多软件,方便为患者讲解病情。

全科医生张靖在手机上安装了许多软件,方便为患者讲解病情。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慢性病高发的背后,是社区医院和大型医院发展不平衡、基层防控能力人手短缺、救治技术尚未得到规范等导致的“多因一果”。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官员、专家、基层卫生人员发现,五大原因导致慢性病防控失守。

□原因1

社区医院投入不给力

“今年我们48个空缺编制仅招了两个人,而且还是奔着户口来的。”

在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委员、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眼里,政府有点偏爱大型医院。

用吴浩的话说,“各级政府已经意识到慢性病的防控形势之严峻,但对大型综合医院的投入仍远远多于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

吴浩分析,一方面,以治疗为主要功能的大医院在不断发展、不断建新院,同时,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都快速发展着;另一方面,社区医院却受政府投入不足、义务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量剧增、进京指标受限等多种因素影响,人员积极性难以调动。

“今年我们48个空缺编制仅招了两个人,而且还是奔着户口来的。”吴浩说。

2011年,市财政为公立医院拨款65.5亿元,是对基层卫生机构拨款的2.5倍左右。

以吴浩所在的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三年间,年门诊量已由10万人次增至36万人次,日人均门诊量等同于三级医院的水平,上缴的财政收入则由2200万元增至8500万元,与3年前相比医务人员却没有增加,政府相关部门也增加了编制,但是急需的人招不进来。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社区医生平均年收入为7.4万元,但扣除各类保险外,到手的仅4000多元,刚工作的毕业生近2000元左右。

在新一轮医改大潮中,与各大医院的扩建、在郊区县建分院、获得改革政策扶持、不断引进新技术和人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医院不仅出现有编无人、设备闲置、政府政策“不给力”等窘状,而且随着政府“社区首诊”的号召,逐年递增的门诊量和不断加码的公共卫生服务让社区医院倍感疲惫不堪,前行缺乏动力。

□原因2

防控人手严重不足

社区医生连门诊病人都接待不过来,很难抽出时间做慢性病宣教及调查工作。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董忠介绍,建国初期,我国及本市疾控工作的关注重点是传染病的防控,直到1998年,慢病所才正式成立,2002年才做了第一次全市范围内的慢病抽样监测。时至今日,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已经意识到慢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但初步构建起来的防控体系尚未进入到有效运转状态。

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到2015年,慢病防控人员要占全部疾控人员的5%,但市疾控中心总计600余人,慢病所只有11人,仅占总人数的1.8%。而区县疾控更是“惨不忍睹”,很多区县仅有两三个人。处于慢病防控刚起步的阶段,本市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抽样调查、慢性病宣教等工作尤其繁重,但不足百人的防控力量与2000万常住人口相比,如九牛一毛。

董忠介绍,在本市医疗模式中,基层是慢性病防控的网底,很多相关的调查、干预、管理都要下沉到社区。“社区医生确实很辛苦,除了公共卫生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预防保健工作,但慢病防控关键在社区,如果这个网底不牢固,使不上劲儿的话,那这道重要关口怎么防得住?”董忠表示,基层防控力量本就薄弱。此外,因社区医院归市社管中心管理,因此在相关工作的协调、部署、结果的反馈上,双方也并不畅通。

除了疾控中心的慢病防控人手严重不足外,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数量也有较大缺口,2.2万余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要管理2000万常住人口的健康谈何容易?北京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许峻峰表示,按照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的最新服务比,每1800人需配备1个服务团队,本市仍有1万名医务人员的缺口。

□原因3

救治技术尚无规范

我国不同医院以及各地区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存在明显差距:死亡率最低的医院仅0.7%,而某些医院死亡率高达5.8%。

慢性病呈逐年高发趋势,但我国的慢性病防控体系起步晚,且治疗技术也未完全规范化。

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马长生介绍,房颤是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一种,成人发病率接近1%,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急剧升高,75岁以上老人发病率增至10%。目前,我国房颤人群有800万人,但整体防治水平不容乐观,大众对房颤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专业的心血管医师对房颤的诊疗也存在误区,这使得大部分房颤病人没有得到有效救治。

房颤治疗现状并非孤例。今年8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一项他领衔的研究结果,该研究覆盖全国17省市的8700余患者,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医院手术的效果不同,死亡率也不同。

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

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本市只有心血管的治疗技术较为成熟,包括心脏搭桥等手术的治疗都已经很规范,但其他高发的慢性病,如脑血管和癌症等尚无标准统一的规范,二、三级医院的医生经验不同,在面对患者时使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也不同,这将直接影响治疗或手术效果。

□原因4

多部门配合不顺畅

本市的控烟情况仍“不容乐观”,全人群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未降反升。

今年5月8日,卫生部联合发改委、体育、教育、科技、环保、农业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并对15部门承担的相关职责进行分工。

但因尚无具体的执行方案出台,且多部门的配合并不顺畅。

记者获悉,在本市打造低油低盐的健康餐厅工作中,因无市级层面烹饪协会等部门的介入,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访了多家餐厅都吃了“闭门羹”,担心已经适应了目前高油高盐高热量菜品的消费者,一旦发现菜的味道

清淡了,会影响其经营。“在公众还没意识到慢性病的危害时,多部门联手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就尤为重要,但无奈没有牵头单位,餐饮机构大都不愿配合”。截至目前,全市仅22家示范餐厅记录每周油、盐、酱油等调味品的用量,逐步减少总用量。“我们的目标是大面积推广,但目前的速度太慢了”。

同时,相关负责人坦言,尽管国家去年已经出台了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要求,但本市的控烟情况仍“不容乐观”,全人群吸烟率和被动吸烟率却未降反升,分别由2008年的29%和42.8%涨到2011年的29.4%和50.7%。这位负责人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打造将惠及每一个人,但目前因各职能部门并未重视起来,因此在具体的执行和配合过程中,经常出现“磨合不当”、“各管一段”,甚至“爱答不理”做表面文章的现象。

□原因5

全科医学教育起步晚

与抢手的热门专业相比,选择全科医学的学生并不多。

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的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科医学以前是被忽略的。”北大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续岩介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1999年,教育部才将全科医学作为第14个临床二级学科列入医学院校的教学体系之中。自那时起,我国才真正把全科医学作为一个学科来重视。

续岩介绍,一级学科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临床医学下有相应的二级学科,包括内外妇儿耳鼻喉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多为“5+3”制,即5年的一级学科后,选择一个二级学科进行3年的分科培训。自1999年后,5年临床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可以在内外妇儿及全科医学等二级学科中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但与抢手的热门专业相比,选择全科医学的学生并不多。

经过3年二级学科的学习,真正进入社区医院的学生在上岗前,还必须前往三甲综合医院接受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意味着,我国第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经过8年制系统教育的全科医学毕业生真正进入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问诊、开药方,至少要等到2015年。

目前,国家已着手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自去年起,教育部批准了全科医学的硕士招生,北大医学部共招了10人。“但如何让他们真正走上基层教育的岗位,这就需要国家有大环境,去我们想让他们去的地方,留我们想让他们留的地方,服务好我们想让他们服务的人群。”续岩说。(记者王海欣)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