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器官捐献协调员:记录生命的重生

2012-12-06 16:12: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记者 李飞云 实习生 叶青 通讯员 李伊平)浙江自2010年8月26日,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两年来,共登记自愿捐献者1300余人,累计成功实现捐献62例。在每一例捐献背后都有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身影,默默记录一个生命的最后历程和见证另一个生命的重生。

2010年8月20日,在杭州市萧山某纺织有限公司贵州籍保安冯周发,下班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被送往医院抢救一个月,持续处于深昏迷状态,医生诊断已无生还可能。10月11日,冯周发被宣布医学死亡。经过冯周发的妻子、女儿以及父母的同意,医生从冯周发身上获取了肝脏和2个肾脏,并成功移植给一名肝功能衰竭和2名肾功能衰竭患者身上。

这是浙江省首例器官捐赠。

而器官捐献协调员们经常遇到得情况是:经过评估和动员后,由于患者的病情不符合捐献条件、部分亲属不同意、亲属民事行为能力无法鉴定等原因,最后未能实现成功捐献。

器官捐献协调员麻华成遇到一例让他难忘。在浙江东阳市打工的余金发,交通事故导致脑部严重损伤,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然陷入深度昏迷,脑干反射消失,生命体征不可逆转。

麻华成赶到东阳,余金发的家人表示同意在其去世后捐献有用器官,但余金发的哥哥余肖军说,在江西老家还有一位78岁的老母亲,老人知道儿子出车祸,但并不知道已经无法救治,也不知道他将在逝后捐献器官。

“为了不让母亲受到更大打击,能不能不告诉她捐献器官的事?”余肖军问。

虽然麻华成很理解他们一家人的感受,但这并不符合“器官捐献要征得所有直系亲属一致同意”的规定。当晚,麻华成与余肖军一起冒着瓢泼大雨,连夜赴赣。面对余金发的老母亲说明来意后,老人一时无法接受事实,泣不成声,浑身簌簌发抖。

正在麻华成觉得此次捐献可能无望之时,老人却伸出了颤抖的手,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那一幕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麻华成说。不久,43岁的余金发去世,捐献了肝脏、2个肾脏,挽救了3位患者的生命。

浙江红十会常务副会长王冬梅女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浙江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只有4名工作人员,他们经常往返于殡仪馆和医院,没有节假日,一有消息就出发,这不是最难的,最艰难的是:捐献者家属刚刚失去亲人,处于悲痛中,而协调员们就要跟他们沟通捐献他们亲人的器官,这确实很难开口,”谈及此事,王冬梅语气中充满对捐献家属的敬重和对协调员们的心疼,“但再难这事还要做,还有生命等着被拯救,现在全中国每年有15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但能符合条件捐献的仅1万余个,缺口很大。”

王冬梅表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浙江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起步很难,但已捐献器官的家庭大多非常理性,他们更愿意亲人的身体一部分能继续“活”在世上来拯救他人,“关爱生命,发挥人道主义,也是红十字会的重要使命,相信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就像造血干细胞的捐献,2002年刚起步的时候,捐献的人很少,但经过10年的发展,现在都能够认可。”(完)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