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六问公立医院改革:医生多点执业为何难产?

2013-10-17 12:09:10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我国医改已进入深水区,碰到的均是难解之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难点中的难点,其成功与否事关医改成败。10月6日,2013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在沈阳举办,160余位医院院长就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精彩而深刻的见解,同时道出许多无奈和瓶颈。从11日起,人民网推出“六问公立医院改革”系列报道,以期助推医改顺利前行。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傅立波、马晓慧)北京市的李小姐有一位外地朋友,怀疑得了妇科肿瘤,想来北京大医院找专家会诊,她几乎动用了所有关系,却未能挂上专家号。在同事的指点下,李小姐在一家民营医院找到了自称已退休的某大医院妇科肿瘤专家。

国家不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吗?光喊口号不落实,其实专家私下里都在其他医院出诊,还不如公开信息,让我们看病方便些。李小姐的呼吁代表了多数公众的想法。我们不禁要问,医生多点执业为何不能落实?医生多点执业的遭遇哪些障碍?多点执业存在哪些问题?

10月6日,在沈阳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记者采访了与会专家和院长,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

多点执业,医生忐忑院长恼火

像李小姐这样,只能通过“旁门左道”找到如意的专家,无法享受到医生多点执业的就医便利,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故事”里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里行医和我之前的工作单位无关,因为有些时间我可以支配,来这里坐诊方便患者看病。”多点执业政策如果能落地生根,这位专家完全可以在“阳光下”走穴,无须遮遮掩掩,更多的患者会因此受益。

类似这位专家,为了照顾自己的患者群,或者是为获得一些劳动报酬,很多医生利用休息时间,以“会诊、顾问、讲学、指导”等名义、“瞒着”自己所在的医院,到其他医院“工作”,游走在“灰色地带”。

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为何不能光明正大地申请多点执业呢?医生说,院长不批。其实,我们心里也很忐忑,毕竟是干私活,尤其是到其他医院做大手术,一切顺利还好,如果有点麻烦,出了医疗事故,压力也很大。我们盼望多点执业的政策都切实落地,这样就能阳光行医,规避很多风险。

对于医生私下走穴,院长们大多很恼火。“如果你医院的医生,拿着医院的工资,利用医院的平台,却瞒着医院四处走穴行医。”一位不愿具名的院长反问记者:“你作为院长的话,会有何感受?尤其是个别医生,自己的工作干不好,却一心向外跑干私活,你会批准这样的医生多点执业吗?”

“对待多点执业,我认为宜疏不宜堵。”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说,我们在集团成员医院之间,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一方面,满足了基层医院需要专家指导,提升医疗水平的意愿,同时使医生多点执业阳光化,获得合理的报酬。即使发生了医疗事故,医院出面解决,不让医生担惊受怕,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百姓得了实惠。

“管理医院和管理公司一样,医生可以多点执业,但有哪家公司允许自己的雇员到其他公司兼职?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这是一道不能碰的红线。”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王宏志对医生多点执业提出质疑,“公立医院为培养医生提供了平台,承担了大量经费,效仿足球运动员的转会制度,医生在"跳槽"时是否也要支付"转会费"?有些人认为推进多点执业可以"倒逼"公立医院改革,这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推行多点执业的目的是什么?”王宏志认为,这是目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生收入,可以要求公立医院提高效率,进而提高医生待遇。多点执业并不能解决医生收入低的问题,多点执业的前提是将医生变成“社会人”,对自己的医疗行为独立承担风险。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