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董克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2013-10-25 14:29:29 来源:人民网

1997年的统账结合模式对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有重大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客观分析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首先,这一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由于该制度打破了不同所有制的界限,所有企业按照统一的模式建立养老保险,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创造了条件,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其次,统一的制度为劳动力流动、企业破产重组、国有企业改革都创造了条件;第三,打破了养老应当由国家负责的传统观念,通过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使老百姓个人第一次直接承担起一部分养老的职责。第四,探索了通过多层次养老保险克服老龄危机的路径。而1999年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第五,逐步降低了旧制度下的过高替代率 。

当然,1997年的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多层次的构想没有能够实现,到目前为止,不仅作为第三层次的公民自愿储蓄政策没有出台;作为第二层次的企业年金,参加者只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6%左右,这样的后果不仅是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而且,由于没有第二、第三层次的支持,退休职工的替代率水平明显下降。

其次,基本养老保险没有解决好“转制成本”和“隐形债务”问题,结果导致本应积累的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已退休职工,造成个人账户的“空账”,2011年,全国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超过2.2万亿。

第三,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不完善,在“双轨制”的攀比效应下,连续九年通过行政手段提高养老金水平,形成企业退休职工“路径依赖”下的不合理增长预期和事业单位职工的不满。

第四,由于财政“分灶吃饭”的格局没有改变,基本养老保险仍然没有能实现全国统筹,其结果是有些省份养老金有结余,而有的省份出现赤字。

第五,个人账户基金的空账运行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总而言之,因为1997年的改革存在上述问题,所以,从整体上看,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能够实现制度设计初期的部分积累制,事实上仍然是现收现付制度,因而未能从制度上缓解老龄化时代可能面临的风险。

再次,还必须回答社会上有关养老金收支是否平衡的争论。我认为,从短期看,是平衡的,因为我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金2012年全国结余2.4万亿元,可以支付一年半的退休金;但是从长期看,养老金是亏损的,资金风险很大,因为,现制度仍然是现收现付,而我国老龄化正在加速,每年1000万人进入退休年龄,届时,一方面劳动力队伍人数下降,另一方面现收现付的支付额增加,养老金出现赤字不可避免。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