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医生27年巧拒红包:术前收让患者安心术后退还

2013-01-22 10:21:22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医生27年巧拒红包:术前收患者安心 术后退自己心安]

“红包”一直像个神秘的潜规则,游走在医患之间。去医院看病,尤其是要做手术时,很多患者会犹豫要不要送红包、送多少、怎么送。红包成了部分医生见不得光的“灰色收入”。

不过,武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袁琨从医27年来,没收过患者一个红包,采用多种方式巧妙拒绝,令患者安心,也让自己心安。近日,袁琨接受了《生命时报》专访,讲述她拒收红包的故事。

“钱不能收,这是在害我”

武汉市中心医院有一本登记册,上面记着医生们退还红包的情况,“袁琨”是最常出现的名字之一:15日,袁琨将两患者感谢费500元、300元充作住院费;18日,袁琨将唐某500元感谢费充作住院费……

从医27年多来,袁琨从没算过自己拒收过多少个红包。但这些年,她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有300多件。她还记得第一次面对红包的尴尬:那是1989年,袁琨刚调入耳鼻喉科不久。一个想“加塞儿”的患者拿着50元现金,硬要往她身上塞。“我第一反应是,这钱绝对不能收,万一被主任知道了,肯定得走人,”袁琨笑着告诉记者,她当时就跟对方说:“我还年轻,你这是在害我。”其实,50元对刚毕业不久的袁琨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很多人一个月工资也就100元,但她抵挡住了这个诱惑。

袁琨对待红包的坚决态度,与母亲老念叨分不开。她从小跟着当护士的母亲“泡”在医院里。大约9岁时,袁琨就在医院帮母亲分药。“我母亲最爱对我和同在医院工作的妹妹说,最让人讨厌的一是作风问题,二是经济问题。不是你的坚决不能要,不该拿的坚决不能拿。”袁琨说,这话虽带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但道理我们都听进去了。

在袁琨的印象中,当时的医患关系单纯多了,患者看病都是公费医疗,不用自己掏钱,对医生很信任。红包现象也不普遍,加上她还是年轻医生,收到红包的次数更少,每次都是当面直接拒收,方式生硬得很,后来才慢慢摸索出“巧拒”红包的门道。

“患者抱怨太死板,同行笑说自断财路”

到2000年左右,给医生送红包的风气越来越盛行。虽然红包会让患者多掏钱,但医生想要拒绝,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经过10年的“摸爬滚打”,袁琨的医术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在医院过道里,经常有人想把红包塞给袁琨。“我说从不收红包,对方就是不听,有的说是嫌太少,还有些年长点的跟我发脾气,抱怨说你这医生这么死板呢。”袁琨说,在工作中她也发现,拒收红包后,有的患者表现得焦躁不安,会反复询问手术难度和风险。这一切让她开始反思。

让她决定巧妙处理红包,与妹妹讲的一个故事有关:有个农村患者给医生拎来一篮子鸡蛋,医生出于好意拒收。第二天,医生到病房查房时,发现墙角全是摔破的鸡蛋,一问才知道,患者觉得医生瞧不起农村人,也不会好好对待他的手术,着急地将鸡蛋全摔了。

这对袁琨触动很大,“或许要更多地从患者角度考虑红包问题。”此后,对于实在推不掉的红包,她决定先收下,让患者安心,然后再择机让护士长退回,或者充当住院费。与袁琨共事十多年的耳鼻喉科喻护士长告诉记者,她给患者退回过好多次红包。64岁的杨老先生在手术前,想给袁琨500元红包,袁琨推辞不过便暂时收下了。术后,杨老先生意外地收到一张500元的住院费收据,原来是袁琨让人偷偷将红包充了住院费。

还有位罗先生,将1000元装在信封夹在病例中送给了袁琨。可他没想到,护士隔天就把它退回了。他心理不安,心想医生退了红包,会不会手术就马虎了?为了打消类似这样的疑虑,袁琨每次查房,都会仔细询问每位患者的病情,查看各项检查记录。每次下班前,她都会先去病房转一圈,和患者聊聊家常,缓解他们的情绪。

同行之间,也免不了聊聊红包这个敏感话题。袁琨说,多数人还是赞扬她的行为,不过也有朋友开玩笑,问她干嘛自断财路。袁琨的回答是:“不要一次把一辈子的饭吃完了。一旦犯错,医生的职业生涯可能就葬送了。”

患者关心让我感动

“我们主任是值钱的东西一概拒收,不值钱的东西,偶尔倒会收下。”喻护士长说,患者送的一些土特产如莲蓬、菱角等不值钱的东西,她会收下。这跟袁琨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有关:患者的红包,一定不能收,但患者的情一定要“收下”。有个农村的患者,每次来都根据季节给她带点自家种的东西。袁琨觉得,人家是真心诚意地想谢谢你,收下了他们心里高兴,不收反倒会怀疑是不是看不起他。

更让袁琨感动的是一些患者对她的关心。她不慎脚部骨折,坐轮椅工作时,有患者端着排骨汤给她补身子;还有位患者初学书法,送给她一首诗……这些是对她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的关爱。

2006年左右,医疗行业拒收红包已非常普遍了,因为万一收了红包被举报,对声誉的影响极大。假设对红包“来者不拒”,收入确实会高很多,但袁琨觉得,行医是积德行善,患者本身负担就重,再收红包,从道德还是良心上都过不去。

袁琨已经获得了湖北省卫生厅“人民好医生”的荣誉称号,她最希望患者对医生多点理解,少点误解。“不要一提到医生,就觉得我们挑贵的药开。医生和患者一样,最希望把病治好。但看病不像生产汽车能够标准化,不同患者的花费和疗效都有差异,需要大家理解。”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 地 区
  • 职 位
  • 年 薪
  • 截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