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北京拟建50个医联体 患者可直接预约大医院专家

2013-12-06 10:08:55 来源:北京晨报

市民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看小病,有了大病转诊大医院,直接预约号源,检查结果既可互认又不会延误病情,这样理想的层级就诊模式在明年就有望实现。到明年6月底前,每个区县至少将有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2016年年底前,全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实现居民全覆盖。

医联体三步走时间表

2013年12月至2014年6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每个区实现两个医联体的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2014年7月到2015年年底前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每个区实现3个以上的医联体签约并运行。其他郊区县按区域规划再增加一至两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2016年年底前

有医联体签约空间的区县可继续增加辖区内医联体签约单位,争取达到辖区居民全覆盖。最终医联体总数约达到50个左右。

便民

“绿色通道”可直接预约大医院专家

昨日,市卫生局针对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情况召开发布会。为给大医院减压,打通社区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和大医院间的转诊渠道,本市将全面推广医联体服务模式。

目前,市卫生局已经发布《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本市分三个时间段逐步推进医联体建设。据介绍,医联体由大医院“牵手”小医院组成,一般由一个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核心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多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合作医院。建设医联体的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而不是一味地集中在大医院。

患者首诊在医联体内的任何一家社区卫生中心或二级医院,需进一步到联盟内的三甲医院就诊的,可走预约挂号“绿色通道”,预约大医院相应的专家。

通过建立医联体,力争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居民首诊率不断上升,核心医院或三级医院的社区居民首诊率逐年下降,实现首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预约在社区、慢病用药在社区。

共享

预约挂号信息共享 检查结果互认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希望能够在社区把病看好,就近看病,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解决。而医联体以协同服务,使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更加合理。通过预约就诊、层级转诊,将一些在基层医院不能诊治的重症、疑难病症患者转送三级医院救治,而将治疗后进入康复期的患者转回基层医院继续完成后期治疗,使患者既能优先享受三级医院的专家服务,又节省了术前检查费和后期的康复治疗费,使患者享受到更为便捷、优质、连续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透露,今后在医联体内,将部分成员单位的床位转为康复床位、老年护理床位,作为急性期诊疗的后续治疗通道以及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护理需求。医联体成员内的检查结果、资料可以调阅互认,实现预约挂号、病人医嘱信息、诊断信息、检验检查数据及社区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医联体内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试行专管共用,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建立进修和培训机制等。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