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把员工放在适合他的职位上

2013-03-08 16:05:07 来源:商业评论网

大学毕业时,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很迷茫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过程,我当年也是如此。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机会,对刚接触企业的新人来说,企业里各类部门、各种工作岗位,他们也弄不清楚这些部门都分别是干啥的,这些岗位具体都做些什么工作。

满眼新奇,什么都想尝试一下。

不少年轻人毕业找工作时,会询问那些毕业多年的学长的意见,或者观察那些毕业多年后“混”的不错的学长们都进入的是哪些公司,都待在什么样的部门,他便寻思着自己也可以跟着前人的步伐,走近似甚至同样的职场发展道路。

殊不知每个个体的差异性很大,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能激发别人积极性的工作不一定能激发自己的积极性。

尝试来尝试去,一晃几年就过去了,才赫然发现自己这几年苦心追寻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还有一种是喜欢问家长、问学校老师的意见。

家长的意见不是不能问,但与时俱进,开明通达的家长相对整个家长的总数来说,毕竟是凤毛麟角。对于长大后的年轻人来说,特别是在人生大事上,比如职业选择,比如伴侣选择,过多听取家长的意见未见得是明智的。

毕竟你们所处的时代差异很大,只有你才知道自己内心究竟想要什么。

有些人听取家长的建议,或者遵照家长的安排,个人的未来都是家长说了算。倘若你是一个有点思想的人,我想也许等到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后悔,后悔当年没按自己的意思拼搏一回,青春的年华里少了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问学校老师的意见,靠谱的也不太多。

学校毕竟是学校,老师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清淡生活,正常情况下对企业的了解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再加上老师们因为职业的关系,个性相对求稳,一般也不建议你去做更大胆的职业尝试。他们应该会语重心长的建议你找家大企业,找份安稳的工作。

职业定位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能越早找到自己准确定位的人越容易通过日积月累做出成绩。

但“定位”对于迷茫的年轻员工来说,又何其困难?

于是,这个责任当仁不让的交到了企业的肩上。

从提升企业绩效的角度来说,只有尽可能的将每个员工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才可能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顺理成章的提升企业的绩效。

对此,德鲁克告诉我们,“许多证据都显示,即使是最低层次、完全非技术性,而且非常重复性的工作,甚至即使是完全机械化的作业,员工的情绪、能力、态度和技巧上的差异仍然会影响到产出和绩效。”

“我们的经验显示,一个人擅长的事情,通常就是他想从事的工作,工作意愿通常都基于工作能力。”

坊间也有这样的说法,“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种绝对服从分配的精神在企业里是值得提倡的。

但这应该只是权宜之计,如果我们想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我们必须意识到一定要把人放在最适合他的职位上。

一个新员工刚进入企业时,企业对他的了解是片面的,他对企业的了解也是肤浅的,这时企业安排给他一个工作岗位,让他边干边适应企业,不过这个岗位应该只是阶段性的,除非事实证明这个岗位的确适合他。

随着双方了解的加深,我们应该适时调整新员工的工作内容,直到把他放在适合他的岗位上,能激发他内在积极性的岗位上。

对此,德鲁克也说道,“在管理员工和工作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把安排员工职务视为持续性且系统化的努力。”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做得那么完美。

企业不太可能100%的了解每一位员工,特别是员工人数众多的大型企业。员工也不可能“心想事成”的刚好待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

一个是工作的安排必须符合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不可能那么随心所欲;

再一个是不少年轻员工的思考难免点线,他们认为适合的工作岗位不一定他就能胜任,或者真的就适合他,也许他只是出于好奇,三分钟热度。

但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了解到,要提升企业绩效,我们必须把员工放在最适合他的职位上。这个目标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实现,但我们心中得有这样的目标,并不断调适,不断观察,让工作安排尽可能既符合员工个人内心的需要,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达到双赢。

对此,德鲁克说道,“在任何特定时间内,如何分配员工的工作,以及把哪个员工放在哪个位置,决定了他是否能成为有生产力的员工,也决定了他究竟能为企业的经济和社会优势加分,还是减分,以及他是否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实现自我,而这一切有很大部分都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好好管理员工。”(杨柳君)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