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中医是成熟、发展、开放的理论医学

2013-05-17 09:26: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13年4月10日,《中国中医药报》第三版刊登王强先生的文章《2500年前中医是成熟科学吗》,文中认为中医是理论医学,批判中医停滞不前的观点,笔者深为赞同,但文中把中医理论的成熟和发展对立割裂起来看待,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有必要与之商榷二三。

中医理论成熟的标志是《内经》成书

诚如王强文中所说,《黄帝内经》可以算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笔者有必要让王强明确一点,何谓“奠基”呢?就是《黄帝内经》系统完整地勾勒出了中医理论基础。什么叫理论医学,就是用其理论可以说清楚人体生理现象,可以指导和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可以解决西医认为“新出现的疾病”,可用以回答“新出现的疾病”之原因,亦即依其理论可以预防治疗各种疾病,可以使人健康长寿。中医是理论医学还体现在:它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完全能够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说清楚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说清楚中医的治疗原则,说清楚病人发病及其痊愈的原因,随时可用以指导临床。中医理论几千年来解决了中华民族遇到的各种疾病,包括近几十年来遇到的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或没有很好疗效的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等。

因此,《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成熟的标志。而王强文中也说,《黄帝内经》据历代医史学家的考证意见,其成书最早的年代可能为从公元前400多年的战国至公元前200多年的秦始皇建国之后,但更多的学者意见则是公元前100多年之后的西汉中后期。据此可知,《黄帝内经》成书的具体年代虽还有待史学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黄帝内经》成书距今2400~2100年之间。所以,说2500年前中医就达到了“成熟的科学”未必就错,至少不是原则分歧,而是枝节学术问题,对此王强断然说“毫无根据”太偏激和武断。

中医理论在成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

按照哲学的观点,真理是没有止境的。中医的发展历史同样印证了这一观点。《黄帝内经》的这种奠基作用并不排斥其发展完善,其发展完善并不能否定其奠基地位,这好比建房子,框架打好了,不是说不需要再继续完善充实了,继续完善充实也肯定不能再动基础了。

中医理论的发展不是对中医理论的嫁接改造,而应是在尊重和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纵观中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医的“经”是亘古不变的,每次中医新学说的产生,都是在运用中医“经”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对“经”在新时代的具体运用和总结,并不是对中医“经”的嫁接改造乃至另起炉灶。故历史上产生的新学说,都打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变的是各种学说,不变的是中医的“经”,“经”犹如中医的魂,引领着中医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硕果累累。

王强文中也承认中医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着的,但他把中医理论成熟和理论发展对立割裂起来看待,把中医历史上三次“变革”作为中医成熟的内容,就太偏颇了,也太小看中华先祖的智慧了。要知道,世界尽管是不断发展的,但这种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历史,绝不能否定继承。

中医是开放和兼容并蓄的理论

从中医药发展历史来看,中医药学科并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均汲取了当时先进的思想与科学技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兼容并蓄,广泛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之长,尤其吸收了儒、释、道之长,儒家的中庸、和为贵,释家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道家的道法自然、大道至简都融合进了其理论体系之中,成为其主要的理论纲领。

承认中医是成熟的理论,与中医兼容并蓄的特质并行不悖,时代在发展,中医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去吸收时代精华,这样才能历久弥新。比如中医吸收西医问题,必须去面对。西医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在急救、器质性损伤等方面疗效很好,这当然值得中医学习吸收,这是医疗发展的需要。但这种吸收不是西化,比如为了提高疗效,利用CT等,因为CT是现代科技产物,若用中医理论指导诊疗,就不是西化。我们讲中医学的发展,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遵守“中医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把西医学的知识、方法,有机地按照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原则标准把它吸取过来。(曹延鸿)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