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卫材行业面临重要考验 转型升级 老生常谈直须谈

2013-07-18 16:37:40 来源:中国医药报

□ 本报记者 马艳红

记者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奥美2013中国国际医用卫生材料大会”上了解到,医用卫生材料行业眼下的市场形势复杂多变,加之劳动力成本上升、员工流失率增加,使“转型升级”这个业内提出多年的任务实现起来有点难。

观望还是向前

目前,我国医用卫生材料行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准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已是长期存在的痼疾;业内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很多企业掌握不了议价的主动权;恶性价格竞争、内斗消耗等不良情况近年来愈发凸显;出口优势产品(主要是药棉、纱布、绷带等传统棉质医用敷料)往往价格低、利润少,而随着国内棉价和劳动成本上升,其利润空间持续缩窄。

“和许多行业一样,医用卫生材料行业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以下简称“医保商会”)倪如林指出,随着人们对多功能、新材质、高附加值医用卫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国内医用卫生材料生产结构会逐渐向高端产品发展。

在欧洲经济危机导致外需萎缩、出口增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大批出口企业面临命运的抉择。据了解,目前,有些外贸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对参与市场拓展采取审慎观望的态度;也有一部分企业力图开拓新兴市场和转战内销市场。

“要把功夫用在别人忽略的时点上。”坦承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初期的奥美医疗总裁崔金海认为,当前的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企业必须沉着应对,并积极推进转型升级。

转什么

实际上,“转型升级”已是医用卫生材料行业的老生常谈。然而,如何“转”,“转”什么?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简单。

医保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医用卫生材料行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正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其中,龙头企业应该发挥带动作用,力争信息共享、公平合理竞争。业内企业一方面要借助于我国与各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和通关便利性,促进医用卫生材料贸易发展;另一方面,要抓住国内基层医疗建设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医用卫生材料行业内不乏对海外市场驾轻就熟的企业,一些出口企业代表在本次会议上表示,“医用卫生材料生产企业亟需转型升级的不仅仅是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

在崔金海看来,我国医用卫生材料行业要达到发达国家市场那样公平、透明、有序的状态,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目前,企业还应该着力创立自主品牌和建立营销渠道,同时开拓多元化的销售市场。

如何留人

无论是科学的管理理念,还是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最终“落地”都要靠“人”。但是,目前“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局面使很多生产企业走在转型升级的路上难以提速。

据宝利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熙伟介绍,近年来,尽管有不少企业试图转型升级、向机械化生产方向靠拢,但是,医用卫生材料的生产仍需要大量劳动力,然而企业的员工构成往往呈“三多”状况,即外来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多、女工多,这意味着员工的稳定性不高。“为了留住员工,我们提高了福利待遇、改善了工作和居住环境、实施了不同的奖励政策,但是员工流动率仍达到25%以上。这种情况如果不再好转,我们或许会将工厂从常州转移到外地。”吴熙伟说。

高贝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明也表示,近年来,他所负责的企业一直在努力转型,如自动机械化、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注册自己的品牌等。但是,医用卫生材料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不足会使企业的产能跟不上。他说,“现在在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大型工厂后招人太难了,我们的做法是多地设厂,目前公司在合肥、六安和山东某地建了3家工厂,一家工厂约有四五百工人。另外,我们更愿意到偏僻的地方建厂,那里劳动力相对丰富,且可以招到年龄较大的员工,他们更稳定些”。

记者了解到,前些年,很多跨国卫生材料公司之所以关闭在墨西哥等国家的工厂,而将生产、采购业务转移到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且工人稳定、可靠。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国内劳动力成本和人员流动性都在增加。目前,医用卫生材料生产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不是“订单”,而是“留人”。(记者 马艳红)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