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从国外高级医院看中国管理人员培养模式

2013-07-25 10:01:38 来源:瑶臣猎头网

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局限,目前医院管理者最缺乏的是现代科学管理的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塑造与形象管理、财务管理、高效领导、管理沟通等工商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2004年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从政府的高度指出目前我国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素质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通知要求广大卫生管理干部不仅要熟练掌握卫生业务工作知识,还要懂经济、通法律,熟悉现代管理,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指出加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是当前建设高素质、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人员面临着加强管理培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挑战。卫生部部长高强在部署2005年卫生工作时也指出,我国目前主要缺三类卫生人才,其中一类就是医疗卫生单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2].本文从分析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的素质缺陷入手,比较和借鉴国外医院管理者的培养模式,从而对我国今后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及方式提出一些见解。

我国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现状及素质缺陷我国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原苏联,完全实行计划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此相适应,那时期的医院领导大多是从政工和解放军干部中派出的行政型干部。改革开放以后,医院从纯福利型转变为体现政府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同时根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的精神,专业人员、学术带头人开始当干部,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医院高层及中层经营管理者都主要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即所谓的专家型领导。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医院从政府唯一拨款方式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办医;从全部为公立或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从不重视经营管理转变为重视经济效益,专家型领导因其精于专业知识但疏于管理知识而逐渐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因此从80年代后期以来,医疗行业内出现了针对医院管理人员举办的各种培训,旨在促进和提高现有医院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新世纪医院管理的要求。

然而,虽然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干部的素质,但与合格的现代医院管理人员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据统计,目前我国医院院长中,99%还是专家型院长,他们“专业做专家,业余当院长”,既要管理医院,又要出专家门诊、带研究生,还要在各种学术团体尽职,可谓分身乏术。

[3].一项针对21个省市9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医院经营管理者接受过短期专业岗位培训,53%的医院管理者所掌握的管理知识,来源于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

[4].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局限,目前医院管理者最缺乏的是现代科学管理的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塑造与形象管理、财务管理、高效领导、管理沟通等工商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及医疗风险管理、医院药事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资本运营等医院管理这些特定领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根据一项对3所三级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管理者最需要的管理培训内容包括:领导科学、沟通技巧、财务管理技能、以及信息技术在医院服务中的运用。

[5].根据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目标,也是要求培训对象重点学习我国医疗卫生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学、经济学、卫生法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提高培训对象对卫生管理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掌握科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依法行政管理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学习创新的能力,以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国外高级医院管理人员培养模式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人们对医院管理是一个不同于其他专业领域。

并且必须拥有大学水平的专业训练的认识,出现了最初的MHA(Master ofHealth Administration)培养计划。193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先设立了MHA课程,这是医院管理领域乃至整个医疗卫生服务管理领域里职业管理者身份确认的一个里程碑。

到1983年,美国、加拿大和拉美国家已经有很多大学开设了MHA课程。在美国有46所大学的MHA培养计划被“卫生服务管理教育评鉴委员会”(ACEHSA)认可,培养出2万余名医院管理人员。MHA发展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在国外医院管理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国外开设的MHA,总体上是采取围绕医院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开展的。其特点是重视现代管理理念的培养,注重医院规划、质量管理、财务会计等经营管理实务,重点放在实际运用的技能上。通过大量的见习、实习和案例教学,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开设的MHA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学员通过对国内、外卫生管理新知识的学习,了解卫生管理最新发展动态,接受先进方法的培训,系统地掌握管理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技能。该课程的设计也是针对管理者的实践需要来进行,从四个层面对管理者进行培训,即培养管理者处理日常管理工作、维持医院运转所需要的基本管理才能,面对卫生事业改革尚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不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矛盾的挑战所需要具备的较好的领导才能,应对、预测和参与持续的组织与系统变革的能力和参与政策制定的技能。

[7].与上述培养模式相对应,这些国家一般对医疗机构的高层管理者提出了严格的职业化要求。美国加州政府就业管理部门对医院和卫生服务管理者的工作描述是:医院和卫生服务管理者对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全面管理责任,理解卫生服务机构有效运行和为病人提供适当服务的使命,负责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和辅助人员的协调。在大的机构中,作为管理委员会、医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之间的纽带,协调机构各部分的平稳运行。具体任务包括:计划和协调部门活动,项目评估,制订各种治疗和预防活动的规则和程序,质量保证,病人服务和公共联系活动(包括筹措资金和社区卫生规划)。

负责人事管理,补充和训练雇员。同时,负责财务与税务管理,如预算计划、会计和医疗服务定价。此外,推动和规划科学研究、预防医学和继续教育[6].美国对医院院长的资格要求:一是要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或MHA(卫生管理硕士)或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二是要在担任大医院院长职务前,一般应至少有10~15年的管理经验;三是要参加继续教育计划,对于经济学、市场学、人力资源学、商业法学、信息技术学、市场策略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接受过强化培训[4].3我国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方式及内容建议基于对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知识和素质缺陷的分析,借鉴国外医院管理人员的培养模式,我们认为我国医院管理人员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短期培训主要针对现有的医院管理人员,举办不同主题、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可以由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组织,也可以由卫生行政机构聘请专门人员将各医院管理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由于目前的医院管理人员大多从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中提拔,一方面,他们一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过突出的成绩,是勤奋和高智商的人,所以他们对新知识的领悟力很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一直钻研业务和技术,不了解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些专家由于长期从事科研,甚至不懂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短期培训具有针对性强的优势,可以对他们进行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让管理人员较快提高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能力(例如预算与财会技能、质量管理理论、效率的测评等)

[5].同时,短期培训成本花费相对较低,时间上易于安排,适于大范围开展。因此举办各种层次各种内容的短期培训,是快速普及我国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经。论坛主要针对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可以由政府、卫生行政机构,也可以由科研院校、学术团体以及培训公司组织。内容可以针对一项新发布的政策法规,如《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也可以就某一事件或某一关注的医院管理难题,如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来进行。论坛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交流性的优点。

通过举办论坛,众多医院高层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有利于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位课程班短期培训和论坛都属于短平快的培训模式,但毕竟这种两种模式都不能对医院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导胡善联教授认为:系统的经营管理和医院管理知识的培训才是院长应对变革、谋求发展、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

新时期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广泛的科学知识。

其知识结构应是“T”型动态结构,横向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心理、伦理等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纵向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卫生管理专业能力,包括观察判断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参谋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等。

[6].正是应对这种需求,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设了不少相关的学位课程班,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开办的MHA项目,复旦大学开设的医院院长高级研修班,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合作开设MHA.

举办学位课程班,尤其是采取中外联合办学的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借鉴国外MHA或MPA系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又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哈尔滨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的MHA,其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对中国医院管理者管理培训需要的基础上,有效地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模式与中国的卫生改革相结合,课程包括卫生服务质量和绩效管理、卫生服务管理实践、卫生体制比较和历史研究、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卫生服务资源管理、项目计划和开发、公共卫生的原则与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通过不同的学习途径获取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如通过大课讲授、阅读教科书和期刊、写短文和项目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学习新的理论;通过大课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新技能(新的策略、新的实践方式)的实践和结果反馈等方式来帮助学院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实践方法;通过引导式学习活动帮助学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7].每门课程在讲授西方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案例的同时,均针对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系统地接受国外先进的医院管理知识培训,同时还能对自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和反思,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容并蓄。专业学历教育前三种培训模式均适宜于在职医院管理人员。而专业学历教育则主要针对高考或考研考博的学生设置,是实现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的根本途径。

我国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的构成比较复杂,有从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分配的,专业人员转岗的,也有从其它非卫生部门调入的,部队转业的等等。这样一支队伍,一是医院管理专业理论和能力缺乏;二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三是不能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特别是那些专业人员转岗或从医学院校分配来的管理干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速发展卫生管理专业学历教育,起码要在现有医院管理队伍自然减员后补充的人员中快速弥合上述缺陷。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医院管理队伍的专业结构,逐步实现医院管理队伍职业化。

专业学历教育有赖于高校吸收国外MHA、MPA以及MBA的先进教学经验,同时在系统研究中国医疗卫生现状的基础上,兼容并蓄,科学设置课程及教学方法,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管理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目前医院管理的要求和医院管理人员的现状,以及国外高级医院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可对医院管理人员分不同层次不同侧重分别安排短期培训、论坛、学位课程班,以迅速提升我国目前医院管理人员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适当设置MHA、MPA等专业,则是从长远上提高我国医院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需注意既要尊重我国社会和医院的现实情况,又要注重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不可过分强调我国的特殊性,更不可一味照搬别人的模式,只有将两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迅速有效地培养大量有用的医院管理人才。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