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广东药品招标新规则尘埃落定 市场洗牌在即

2013-09-27 11:34:11 来源:中国医药报

超250亿元的广东药品招标市场即将进入大洗牌阶段。

虽然遭遇企业和医药行业协会的反对,但粤版药交所方案还是基本延续了征求意见稿的基调。

9月13日,由广东省卫生厅等10部门联合签发的《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相关办法》正式现身广东医药采购平台。这一基于第三方平台的药品在线竞价团购方案,在业内企业看来,势必促发市场洗牌:由于价格因素被强化到90%,且竞价周期被大幅缩短至1个月,此前已经进入医院的优势品种,随时存在被二线品种替代的可能。

方案一波三折不改初衷

此番正式印发的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交易新规则,对基药交易、非基药交易、药品采购与配送、药品交易监督管理等6方面内容制定了实施细则。对照征求意见稿,新规则借鉴重庆药交所模式对药品招标价格进行降价的倾向依然十分明显。

根据新规则,药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入市价由广东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卫生主管部门制定,至于主要采购模式,则包括药交所按品规汇总进行团购,或医疗机构自主联合进行团购两种。

具体到非基药范围内的医保目录品种,将采取按质量层次、剂型、含量规格分组竞价,而非医保目录品种则由医疗机构自行遴选品规和生产企业,在入市价之下由交易双方通过交易平台议价。

非基药除临床必须且采购困难品种属政府定价的,可以以最高零售价作为入市价以外,其余品种均须执行“厂家同一品规取全国最低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标价的平均值(竞价品种分组后为独家生产的品规取全国最低3个省中标价的平均值)与广东省现行采购价两者之间取低值作为入市价”的新政策。

而基药则采取不分质量层次竞价和“双信封”评审制度,其中经济技术标占10分,商务标最高可占90分。

对此,有广东药企人士坦言,新规则虽有微调,但依旧未体现价格、质量兼顾的相关精神。由于新政策规定的报价周期依旧为1个月,在该位药企人士看来,在前述入市价政策的作用下,“广东药品降价周期将因此大幅变短”。

“微调”幅度小于预期

依照此前业内的预期,广东药交所的报价周期或将改为一季一报,但很显然这一预期落空了。

与“一季一报”同时未被采纳的还有,基药分质量层次,以及对“双信封”中经济技术标和商务标比重的建议。

《广东省药品交易规则(试行)(征求意见稿)》今年5月公布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等国内5大医药行业协会曾联合向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时递交了《关于〈广东省药品交易规则(试行)(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建议》,以期影响广东药交所最终的试行方案,但最终结果还是令众协会难免失望。

“广东省是想以市场化的方式对药品中标进行改革,力争做到公开透明的方向是对的。但诸如对于基药不分质量层次的做法,抑或非基药通过新修订药品GMP,却不单独给质量层次的做法,预计都会对未来药品质量管理产生影响。”参与联名提交建议的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的执行会长宋瑞霖坦言。

不过,宋瑞霖同时指出,广东在最终的方案定稿时,还是适度采纳了部分建议。以最低价中标为例,就改成了取全国5省最低价均值与广东先行价之间的低者。

事实上,对比征求意见稿,有业内人士发现,试行的最终版新规则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所“缓和”。以非基药的剂型和规格分组为例,征求意见稿将普通片、肠溶片、分散片、口崩片、胶囊等都纳入口服常释剂型组,而新规则将肠溶片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剂型单列。总体上剂型的分类增加,将有助于保护创新性剂型的价格,并刺激药企提升剂型的科技含量。

先发品种优势或大减

由于医保目录品种遴选非基药招标,只能选择拟使用的剂型规格和质量层次,不能直接选择生产厂家,且90%的价格比重设置,被认为将引发竞争激烈品种的价格战。

有医药行业资深营销专家指出:“批文多的品种,将面临麻烦。”

而其所谓的“麻烦”,即部分此前已经进入广东的具有先发优势的品种,存在被竞品企业报低价,而最终不得不退出广东市场的可能。据该专家介绍,此前福建因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即导致不少药企退出了该省的药品集中采购。

而持有这一观点的,似乎不在少数。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贺平鸽此前就撰文指出,广东药交所方面在较好地实现了量价挂钩的同时,将令医院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在原有‘一品两规’的机制下,在医院已经开户的产品,获得先发优势,后上市品种很难进入医院。但是广东的采购规则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医院每次的采购对象都会根据报价最低的产品进行变化。”贺平鸽指出。

当然,新规则在令部分药企面临痛失广东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将让另一部分企业受益,而拥有独家品种或剂型的药企就是其中之一。

依照新规则,竞价品种分组后,独家生产的品规取全国最低3个省中标价的平均值,这就意味着独家品种虽然可能面临小幅度降价的问题,但其在广东的销路将变得更为明朗。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独家品种、品规,或剂型将是广东药交所启动后,能规避价格战的相对优势品种,这些品种通过在医疗机构的运作,最终将获得不错的采购。

医药企业忙应招

随着新规则的出炉,此前发出高调呼吁的药企已经转向研究广东药交所新规则。

广州一大型国有化学药品生产企业的总经理表示,他已将研究任务布置给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要求近期就上报研判报告,以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很显然,作为一家本土先发优势企业,对这家公司而言广东市场至关重要。

依照广东省卫生厅2009年对外披露的数据,早在广东省前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出炉后,广东省卫生厅就预计当期采购年度“广东药品采购总额将超过250亿元”。

也正因为如此,多位外地医药公司负责人均表示,即便新规则有些从严,但公司不会轻言放弃广东市场,他们会积极准备参与首轮药交所交易。

在他们看来,药交所交易的最终结果也未必像目前外界推测的那么悲观。如回款和政府补贴不到位这两大医改难点问题,随着在线交易机制的逐步成熟,预计将得到较好缓解。

公开资料显示,即将启动的广东药交所将采用全省集中结算方式,60天内医疗机构逾期不付款,系统就将按医疗机构与工作机构、结算银行签订的《结算服务协议书》有关条款处理,所产生的利息等费用由医疗机构承担。

由于此次公布的新规则将先试行一年,已有一些业内专家将关注的重点转移至了后续配套政策,以及一年后的试行结果。

“与其现在议论,还不如看试行的结果。在具体操作细节上,相信广东会看到我们的反映和建议。”这是宋瑞霖的观点。他始终认为,药品招标政策最终会兼顾老百姓用药保障及民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 分享到:
  •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