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正文

股权的力量:走向寡头

2014-02-11 16:09:09 来源:企业管理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增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有10万家民营企业消失,数据显示85%的民营企业在十年内死亡。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更多的民营企业感觉经营越来越困难,这表面上似乎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的,但本质上,这是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历程中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山雨欲来风满楼,众多中小企业要么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取得细分行业的寡头地位,要么在硝烟弥漫的竞争中慢慢消亡。

一、寡头之路

西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史深刻地揭示了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世纪60年代的工业化过程开始至今,西方企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先后产生了六次大的并购浪潮,使得大部分行业形成了几家寡头企业垄断局面,他们处于行业绝对垄断地位,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充分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极具活力的中小企业,但是,世易时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诸多中小企业到了生存死亡的关键时刻,毫不夸张地说,目前中国三四千万家中小企业,大部分会在竞争中消亡殆尽,陪伴着的是少数优秀企业逐渐成长为细分行业的寡头,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短暂的三十年现代企业发展历程,我国企业也经历了三次并购浪潮,由此带来了企业的巨大变革。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全国有6966家企业被兼并,转移资产82. 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家。这次并购浪潮有以下特点:政治色彩浓厚,并购活动均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进行,各地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企业购并活动;企业并购具有横向性质。

第二次并购浪潮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在中央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情况下,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双重压力下活跃起来的。这次并购活动发生在证券市场初具规模之时,有以下特点:企业并购的范围、规模进一步扩大,大型合并和收购增加,强强合作增多;产权转让出现多样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境外企业参与国内企业并购开始初见端倪,但承担目标企业债务式的并购仍占到60%左右;并购范围突破了所有制和地区限制,开始向多种所有制、跨地区方向挺进;企业并购开始由以往的“政治任务”逐步转为以企业为主体,并开始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从2002年至今,伴随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我国企业的不断成熟及加入WTO的巨大压力,第三次国内企业的并购浪潮也悄然兴起。出现了易趣与雅宝联姻,联想与赢时通结合,搜狐收购chinaren、华润控股万科,小天鹅与科龙结成战略联盟,海信集团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合并,青岛海尔斥巨资收购海尔空调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等事件。同前两次相比,这次并购有了明显的变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强强联手,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并购的重点多是高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力图形成优势互补;并购过程基本是企业间的自由磋商,政府不再强制干预。

经济学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下一般性企业只能赚取行业平均利润,充分竞争条件下企业利润会逐渐趋向于零。从企业角度出发,最理想的状态是获得细分行业超然的寡头地位,获得丰厚的垄断利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行业都逐渐进入成熟阶段,而成熟行业的供给能力过剩,产品的利润率将呈下降趋势,行业内竞争激烈,这种状况导致行业的市场份额和产能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行业的寡头市场结构也就随之形成。所以,笔者认为,如何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由自由竞争向寡头竞争转变的过程中,把握时机,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把自己企业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寡头,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是民营企业最理想的战略选择。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