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关注廉价药消失系列报道之--低价“锁死”廉价药

2014-03-03 14:55:41 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报记者  赵宗祥

2013年10月28日,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9成被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人表示看病更贵了。

按照常理,在“看病贵”的压力下,廉价药应该发挥它的作用,以缓解患者的负担。

而现实却是,近年来许多廉价药在不断地消失。

一边是“看病贵”问题带来的沉重压力;一边是千呼万唤也留不住的廉价药——患者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痛苦的现实。

低价“绑架”了廉价药

深受公众青睐的廉价药为何频频断货、告急、消失?

“主要原因还是价格太低,没有利润空间,企业不愿赔本赚吆喝。”北京某药企一名副总经理对记者说。

“原材料每年都在涨价,人力成本每年都在增加,药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但药品价格被限制得很死。而且,这些年来,国家还先后进行了几十次的降价,药企利润受到严重挤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停产低利润产品,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利润回报的品种上。”该副总说。

根据规定,药品定价须经国家物价部门审核批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紧缺或消失的经典老药的定价参照的还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报价。

“心脏手术必用的救命药——鱼精蛋白平均每支才两三元。该药一直紧缺,一度在全国告急。在我的印象里,这个药的政府定价十几年都没有变。”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

“鱼精蛋白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没有利润空间,厂家不愿生产,导致该药供不应求。”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说。

和鱼精蛋白相比,在全国屡屡断货、告急的甲亢救命药——他巴唑的价格命运更悲催:在上世纪80年代,他巴唑的出厂价就是1元多。2013年,他巴唑的中标价还是1元多。30多年来,他巴唑的价格基本没有调整过。这样的价格导致很多企业因无利可赚相继停产。

据了解,现在国产他巴唑最高零售价为4.9元/瓶(规格5mg×100片),最低中标价只有1.48元/瓶。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通报称将对该药实行定点生产、定向配送,以缓解该药短缺困局。四部门还要求按照最高零售价销售该药。

不得不说的是,国产他巴唑即使是按照最高零售价销售,和同品种的进口药品售价也相差甚远。同样成分、同样药量包装的某进口药品每盒的售价是30多元。

“国产他巴唑的疗效一点儿不比30多元一盒的进口药差。”上述医生说。

“据我了解,国内虽然有十几家企业拥有他巴唑的生产批件,但都处于停产或几乎停产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巴唑价格非常低,企业没有利润可赚,不愿生产。甚至出现负利润的情况,生产得越多,赔得就越多。好在国家有关部门对该药实行定点生产、定向配送。否则,该药很快就会在市场上消失。”上述副总经理说。

实际上,许多消失的经典廉价老药,其价格也基本是多年不变,直至消失。

“作为廉价药品,利润空间本来就小,再数次降价,不消失就不正常了!为什么不在保证生产企业一定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廉价药品的价格呢?”吉林省通化县一名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说。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