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首批中药降价名单或月内公布 平均降幅将达25%

2014-03-06 13:31: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久悬未决的国家医保目录内中药品种降价将在本月公布首批入围目录,抗肿瘤药等主力品种有望领跌25%以上。

“第一批目录已经确定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情况,‘两会’后应该会正式公布出来,平均降幅会在25%左右。”昨日,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某行业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

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日前发布消息称,已经完成了妇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和皮肤科中成药等相关品种的价格预评审会议,听取了专家意见。

不仅如此,公开资料显示,自2013年11月14日开始,发改委密集举行了7场有关中成药的价格评审会,评审范围包括了2010版医保目录里中成药部分的所有种类。

这也就意味着,在标志性的专家评审工作之后,相关中药品种的价格调整已经进入了发布通道。

与此同时,尽管国家发改委对这一酝酿多年的调价始终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表,但对全国中药品种砍下的第一刀将在年内落下已经毫无悬念。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中药调价是今年的重点工作,目录在今年内肯定会出的。”4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价处处长宋大才就此问题接受采访时透露。

事实上,早在2012年9月,发改委就启动了报送、调查中成药成本的工作——2012年2月18日,评审中心对消化、血液、抗肿瘤药物及调节免疫功能药物四类药品进行了评审,8个月后,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药品价格降价17%;当年11月初精神麻醉类药品评审会召开,12月30日9种麻醉药降价的政策旋即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此前在接近30次的药品的降价中,平均降幅均在15%~20%,部分药品最高降幅甚至达60%左右,但中药品种价格却一直鲜有下调。

“抗肿瘤之类比较大的品种去年底已经突击做了评审,上个月做的应该是剩下的最后几个品种,在专家评审调整之后,就是正式报送待批,所以会很快出来的。”前述消息人士告诉本报。

根据《价格法》、《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现阶段,我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企业自主定价。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以外的药品,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占77%左右。

政府定价和指导价格,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体制。在上述定价范围内,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及国家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垄断生产经营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定价,约1900种。属于国家医保目录中的非处方药,及地方医保增补的药品,由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定价,约800种。

而此次调价涉及的,正是各制药企业最为看重的国家埋单的医保目录品种。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三级医疗机构的心脑血管类用药中,中成药用量为36.63%,二级医疗机构的用量为41.89%,一级医疗机构为46.92%;肿瘤类用药在三级医疗机构的占比为18.57%,二级医疗机构为7.98%,一级为7.77%,县级医疗机构为6.98%。

尽管降价信号明显,但企业仍然在寻求其他解决方式。

“中药材成本在过去5年内上涨十倍以上,希望发改委对中药产品降价不要一网打尽,好的优质品种应该给予提价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对记者表示,“降价还是要有药价的机制,不能一网打尽,好的品种要保护。”

采访中,包括江苏、河北等地的多家大型中药制药企业也纷纷表示,目前在原材料和人工水电等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再降药价将会给企业和药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此前,由于云南连年干旱造成原材料田七价格飙升,云南白药等相关企业曾提请发改委批准其涨价方案,目标调价幅度甚至超出15%。

对此,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曾在多次场合中表示,价格调整的指导思想将坚持“有升有降”,压缩过高利润产品,并适度扶持受原材料等因素影响的优秀品种,但这一思路如何落实,正在进行的药品成本调查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公式最能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迄今仍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