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国产仿制药迎来“逆袭”时机

2014-09-24 16:08:11 来源:健康报

本报记者 乔 宁

“这是最坏的时代。”——低水平重复建设、价格战白热化、药物安全却无效、大而不强……中国仿制药行业的种种标签长期难除;“这亦是最好的时代。”——2014年~2018年,全球预计有295个专利药到期,仿制药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2012年,中国政府启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一轮制药行业重塑之战吹响号角。

中国有没有可能从此由“仿制药大国”走向“仿制药强国”?不是没有希望,但前进道路依然挑战重重。近期召开的卫生政策上海圆桌会议释放了这个信号。

角逐全球市场,准备好了吗?

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看来,中国仿制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4~2018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仿制药市场规模已经从2007年的89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1720亿美元,近几年间年均增速在12%左右,远高于世界医药市场整体增速。2014年~2018年,全球预计有295个专利药到期。

“一般来讲,过了专利期之后,创新药物的销售量明显减少,替代的仿制药的销售量绝对增加。未来5年大量专利药的过期,对中国成为仿制药强国来讲确实是一个机遇。”

然而,在巨大市场蛋糕面前跃跃欲试的几千家本土仿制药生产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对此,胡善联说:“我国仿制药药学标准尚处于初级水平。”在美国,FDA对仿制药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需要与被仿制产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适应证、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外,还需生物等效。“而在我国,狠抓仿制药质量标准,只是药学等效性。”

他举例,欧盟所制定血药峰浓度(Cmax)的等效性标准为90%~111%,而我国标准较宽,说明在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规定方面,我国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此外,我国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对象基本局限为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第一类药物即高溶解度、高通透性药物,而针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药物等二、三、四类药物的研究相较甚少。

不仅如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际合作高级顾问金少鸿直陈:“我国2007年以前批准的仿制药,基本仅仿标准,不仿品种。国家药品审评的重点放在药品活性成分和质量标准上,对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功能以及制剂工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凡以上种种做法造成的后果,在历时4年的全国评价性抽验中得以佐证。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仿制药制剂的多条体外溶出度曲线与原研药相差甚远,其与原研药在体内生物利用度上的差距可见一斑。“由此,临床上一直盛行‘国产药仿制药疗效不如原研药’的说法,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关键时刻,都愿意使用原研药。”金少鸿叹道。

质量一致性评不轻松

虽然国产仿制药现状不尽如人意,但已开始出现转机。2012年11月,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拟于2015年完成基本药物目录中固体口服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在2015年~2020年,开展注射剂及其他剂型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截至目前,实操层面的评价工作尚未展开,但部分品种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指导原则已经出台。

“对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目的是要使仿制药能够担当起替代原研药的责任,而不是当‘替身’。”金少鸿提出,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重新审定产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新设计产品质量标准,重新确定产品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重新考察生产工艺,重新考核临床疗效。而这必将加速国内仿制药行业的优胜劣汰,提高仿制药的整体质量。

实际上,除被寄予“加速企业优胜劣汰”、“推动产业升级”的厚望之外,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还被看做是撬动仿制药提价的一根杠杆。

长期以来,仿制药与原研药价格相差之大,令本土药企愤愤不平。据胡善联介绍,针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经济价值,政府做了多年研究。尽管某些仿制药的价格与原研药价格相差几十倍,但总体来说,仿制药的价格大约是原研药的57%~58%。同时,仿制药之间的价格也受多重因素影响而存在差异,比如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否通过认证?药品的生物等效性能不能达标?药品应用的依从性如何?临床结果如何等等。

“我们过去吃了亏,只强调价格,而忽视了质量。”胡善联认为,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应提高价格,缩小其与原研药的价格差,从而令企业更有动力和能力进行质量管理、产品研发。而以省为单位的药品招标采购,也应摒弃唯低价是取的做法,借鉴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的经验,更好地以产品质量分层。

愿景虽好,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推进注定不会轻松。制订各种技术指标、评价方法已然耗费大量精力、财力。至于参比制剂如何遴选取舍?未通过品种怎样进行“二次开发”,拥有多长时限?政策“先行者”、达到一致性评价要求的“先进者”,如何在招标采购、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得到政策鼓励?种种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更需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多部门联动改革。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