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干扰素之父”侯云德获最高科技奖 干扰素市场发展你知道吗

2018-01-10 10:34:25 来源:米内网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侯云德曾率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Ⅰ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先河。

干扰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功能。50年前,两位英国学者发现了干扰素及其作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瑞士等国的科学家以基因工程的方式,把干扰素制备成治疗药物,并投放市场,它很快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肝炎、肿瘤等疾病的首选药。

目前我国已批准生产的干扰素类产品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α-1b、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β-1a、重组人干扰素β-1b、重组人干扰素γ几种,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0亿元。

表1:2014-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干扰素市场销售趋势(单位:万元)

资料

长效干扰素市场:外企主导

干扰素主要分为普通短效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与短效干扰素每周注射三次相比,长效干扰素减少到每周一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副作用更小。目前,我国已上市的长效干扰素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两种,不过大多数需要进口,因此价格高昂。

图1: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长效干扰素品牌格局

资料

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长效干扰素市场销售规模超过16亿元,其中市场主要被罗氏和默沙东所垄断,罗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更是作为独家品种,狂揽70%以上的市场份额,默沙东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佩乐能,先灵葆雅生产,后被收购)也占据了近3成市场。而我国本土企业厦门特宝生物研发生产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派格宾),由于2016下半年才正式上市,市场份额不到1%。这类干扰素患者约1周使用1支,普遍单价为700-1200元,价格较贵,效果也较为显著。

派格宾也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有效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长效干扰素。随着派格宾乙肝适应症的获批,将有更多乙肝患者了解长效干扰素在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肝癌风险方面带来的益处,有利于患者做出更适合的治疗选择。

短效干扰素市场:国内企业主导

从市场份额来看,各类型干扰素的主导企业并非都是国外企业。在普通短效干扰素领域,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远远领先于外企。目前,我国已上市的短效干扰素主要有重组人干扰素α-1b、重组人干扰素α-2a、重组人干扰素α-2b、重组人干扰素β-1a、重组人干扰素β-1b、重组人干扰素γ这几种,在2016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达到16.8亿元,其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重组人干扰素α-2b为主要品种,销售额分别为5.0亿元、11.3亿元。

资料

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重组人干扰素α-1b市场主要被三家企业分割,其中深圳科兴生物和北京三元基因药业市场占绝对主导地位,份额分别为52.36%、45.49%。这类干扰素一般用法为2天1支,一周3-4支,但价格相对较为便宜。

图4: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重组人干扰素α-2b品牌格局

资料

此外,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重组人干扰素α-2b市场也主要被国内企业分割,上海华新生物市场份额高达29.71%,位列第一;国外企业默沙东市场份额仅为8.65%,排在第六位。

相比干扰素α系列产品的大销大卖,β和γ系列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却不如意。其中,默克雪兰诺的重组人干扰素β-1a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仅有239万元,而上海凯茂生物医药的重组人干扰素γ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也仅有208万元。

干扰素市场受口服抗病毒药冲击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曾是治疗丙肝的一线药物,尤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上市后曾作为抗丙肝市场的引擎。但随着抗丙肝病毒治疗口服药物问世,抗丙肝干扰素受到了沉重打击,也导致干扰素整体市场下滑。

据米内网数据,2016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干扰素市场仅为33亿元,同比下降9.0%,而长效干扰素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同比下降17.1%。口服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干扰素类药物带来了巨大冲击,未来干扰素产品预计将在乙肝和多发性硬化症治疗平台方面发挥作用。(作者: 浅夏)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