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辉瑞负增长!千亿资产剥离或GSK接盘 怎么转型升级?

2018-02-08 10:03:19 来源:E药经理人

作者: 老默

· 对于全球最大药厂辉瑞来说,仅仅依靠现有存量产品所带来的发展显然不足以支撑公司未来快速增长的预期目标,对公司业务结构的战略调整已是必然。而体现在行动上无外乎两方面:在内部,重新梳理业务条线,该出手的出手,该裁撤的裁撤;而在外部,则通过一系列合作,或是授权产品,或是引进产品,以促进更大规模的增量实现。

据彭博社消息,早已在业内引起诸多关注的辉瑞消费品保健业务出售事项近日再有新进展。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与快消品公司利洁时在多位潜在买家中成功突围,成为唯二提交非约束性报价的公司。

一般来说,非约束性报价提出方才意味着正式出售流程的正式开始。当一个优质公司或资产在市场上出售时,卖方投行往往会定一个10到15个全球潜在买方名单,并发送初步推介材料给各潜在买方或买方投行。而对于辉瑞此次出售而言,此前潜在的买家则包括赛诺菲、雀巢、强生、GSK、利洁时等多家公司,这些公司或是本就以消费品保健为主营业务,或是传统的制药公司但需要拓展消费品保健业务。潜在买家在收到材料之后提出非约束性报价,如果卖方对报价满意,则双方会进入到尽职调查阶段。

而从现在的进展来看,最终有意向进入第二轮报价的也只有GSK和利洁时两家。GSK是早在多年前就试图收购辉瑞消费品保健业务的公司,曾提出150亿美元的竞价但惜败强生,利洁时则本就是以消费品保健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此次竞价更应是势在必得,毕竟此次出售的是辉瑞年营收高达34亿美元的业务。

彭博社消息透露,第一轮非约束性报价已于2月1日结束,而待出售的辉瑞消费品保健业务估值则在150亿到200亿美元之间。这也意味着,这起价格或超过千亿人民币的大型交易,或许很快尘埃落定。然而,最终是二者之一竞得辉瑞消费品保健整体业务,还是该业务只部分出售,亦或是谁都未能竞购成功?其中变数还有很多。

1

花落谁家,仍悬而未决

已经确认的是,此前被认为是潜在买家的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退出了此项竞购。其中,强生的一位发言人对外确认强生已从此次竞标流程中撤出,但拒绝对更多内容发表评论。而赛诺菲、雀巢、GSK的代表目前均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

但潜在买家们已经透露出了对此起并购交易的担忧。一是这一业务部门持续停滞不前的业绩表现。从全年的销售来看,过去一年消费品保健业务部门的业绩虽然高达34.7亿美元,但增长率却只有2%。第二则是来自亚马逊等在线购物网站所带来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对辉瑞消费品保健业务都抱有极大兴趣的GSK目前也正经历着一个不小的公司内部调整。自GSK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上任以来,因为面临重新构建GSK药品管线以及使得制药业务更具竞争力的压力,Emma Walmsley已经在125名高层经理人中替换了50位左右。Emma Walmsley上一个月在旧金山的一个会议中所说的话也颇耐人寻味。Emma Walmsley表示,当前公司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制药业务,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并不需要来自辉瑞的资产,尽管这项业务会与GSK本身的业务进行一个互补。言下之意,并非对此次交易抱有必然的决心与信心。

而辉瑞方面的一位发言人则也表示,一段时间以来辉瑞一直对一系列的消费品保健业务的候选者进行评估,而最终交易的方式包括全部或部分剥离、出售或者是其他类型的交易,但与此同时,辉瑞也可能会选择继续自己持有该块业务。

尽管这很有可能是交易双方在最终谈判之前放出的烟雾弹,毕竟这种大型的并购交易本就是买方与卖方之间、买方彼此之间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在巨额的交易金额面前,任何可能确实都有可能发生。此前GSK提出收购意向之后股价应声下跌便是这样的信号。

2

转型:明确核心增长点

对于辉瑞来说,之所以选择剥离消费品保健业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并非辉瑞核心的处方药业务所必需的部分,剥离此业务之后,辉瑞将得到大量的现金,从而支持其在主营业务之上扩展产品线以及进行其他的并购。而从刚刚公布的2017年财报来看,辉瑞确实迫切需采取一些措施,以保证制药业务的增长。

从全年营收来看,2017年辉瑞全年营收为525.46亿美元,而2016年的全年营收则是528.24亿美元,尽管下降幅度只有0.5%左右,但相较于同样一直名列全球制药企业TOP3的强生6.3%的增长以及罗氏5%的增长,辉瑞的表现就显得不太理想。

资料

具体来看,实际上辉瑞有不少产品2017年实现了非常理想的销售,例如Eliquis(阿哌沙班),其增长幅度为47%,肿瘤药Ibrance增长幅度则为46%,Xeljanz(托法替尼)增长幅度为45%,Bosulif(博舒替尼)也有39%的增长。

但与此同时,多个业务板块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例如基础健康部门全年业绩下滑了11%,尤其是Legacy Established Products(LEP)部分,几乎全线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Peri-LOE Products部分下降幅度最大为24%,其中降幅最大的为Pristiq,降幅达59%。

而为了实现将主要力量用于高速增长业务领域的目标,对于辉瑞来说,裁撤也将成为接下来的一个关键词。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辉瑞已经停掉了12个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项目,其中包括两个处于临床Ⅱ期用于治疗癫痫及帕金森病的项目、六个处于临床Ⅰ期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认知障碍和精神分裂的项目以及四个肿瘤学项目,其中一项已经已经进入到Ⅲ期阶段。而随着对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开发的暂停,300多个工作岗位也随之被砍掉。

3

对外:合作是关键词

一个明确的信息是,对于全球最大药厂辉瑞来说,仅仅依靠现有存量产品所带来的发展显然不足以支撑公司未来快速增长的预期目标,对公司业务结构的战略调整已是必然。而体现在行动上无外乎两方面:在内部,重新梳理业务条线,该出手的出手,该裁撤的裁撤;而在外部,则通过一系列合作,或是授权产品,或是引进产品,以促进更大规模的增量实现。

近日,辉瑞在中国便宣布了一项对外产品授权。辉瑞公司与苏州开拓药业有限公司就一款抗肿瘤抗体新药的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达成了协议,除授予上述权利外,辉瑞还提供已经完成的临床前、I期临床研究结果和专有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辉瑞自2016年授权派格生物医药公司开发糖尿病药物之后,在中国进一步推动本土化研发战略的又一举措。

而在国外,辉瑞也在尝试新产品的更多可能性。不久前被吉利德以119亿美元收购的Kite制药宣布,计划在2018年开展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以评估其CAR-T疗法Ysecarta与辉瑞的4-1BB激动剂Utomilumab联用治疗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LBCL)的潜力。

类似的合作还有2018年1月,辉瑞与一家专注于开发基于蛋白质降解新药的生物技术公司Arvinas签署了一项研究合作和许可协议,共同发现和开发可降解致病细胞蛋白的小分子疗法。Arvinas负责推动新药发现,而辉瑞则负责任何由合作产生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根据协议条款,Arvinas将获得高达8.3亿美元的前期付款和潜在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

向来大手笔投入的辉瑞显然并不会吝惜在具有开发前景上的投入。根据辉瑞2017年财报,其预计2018年营收将达到535到555亿美元。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五年,辉瑞还计划在美国投资约50亿美元的项目,包括加强辉瑞在美国的制造业务,在结合上对于百健或是BMS两个大佬的潜在收购意向,辉瑞的发展雄心可见一斑。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