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落地!公卫资金打包、绩效统一管理

2019-06-24 14:47:07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安徽省卫健委

编辑:于小渔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说了这么久,落实起来到底什么样?

5月份的时候,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要求对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地方究竟如何落实?又在国家的基础上推出哪些新的举措?安徽省交出了答案。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医共体内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医共体内的编制、绩效、药品管理等都将发生变化。

2019年,安徽将在全省37个县(市)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到2020年,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县(市)全覆盖,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趋于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

如何实现目标?关键是利益链接。只有让医共体内部的机构和人员责任同担,利益共享,才能使其真正紧密起来。

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结余部分用于人员奖励

医保打包付费都听过,公卫资金打包倒是很少听说。《意见》指出,建立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医共体,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强化疾病防控,购买服务,考核结算,量质并重,医防融合,做实健康管理,促使医保基金支出减少。

具体做法是:

财政部门按季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拨给县卫生健康委,县卫生健康委在经费到账10个工作日内预拨医共体牵头医院专用账户。医共体包干统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防融合。牵头医院按预算的70%,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预算经费按季度预拨乡镇卫生院。其余资金根据相关考核情况核拨。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结余部分,要按规定统筹用于医共体医防融合服务人员奖励。

“两卡制”系统考核公卫结果

“两卡制”是安徽省首创的公卫考核方式。是居民在获得签约服务后通过身份证以示认可,服务数据方可传入系统确认;医务人员通过刷自己的绩效卡以示该服务由该医生提供,刷卡后系统自动计算工分和劳务报酬。

用两张卡完成一次公卫服务记录,可以有效控制公卫造假,促进考核公平、公正。随着试点阶段的结束,安徽省将全面推开“两卡制”。

《意见》指出,医共体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结算。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根据医共体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工分数量、支付标准,按“两卡制”系统考核结果,据实结算。

医共体内部八大统一

紧密型医共体之所以称为紧密型,就是因为其各项管理都要严格统一,以此做到步调一致,上下融合。

《意见》要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运营管理要做到八大统一。

1、统一行政管理

健全完善医共体章程,按照不同功能定位,履行职责。牵头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2、统一人员管理

医共体拥有内部人事管理自主权,按照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实行编制统筹,岗位统筹,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根据岗位需要,人员统一调配。

牵头医院拥有对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院长任命权或推荐权。牵头医院拥有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自主权。

3、统一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财务实行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独立核算的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长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财政投入资金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拨付,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乡镇卫生院大额资金使用由牵头医院按规定审批。

4、统一绩效考核管理

按照统一的二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原则,开展医共体内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与分配。牵头医院负责指导、审定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规范开展绩效考核。

5、统一医疗业务管理

牵头医院按照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要求,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护理、检查检验、院内感染、公共卫生服务等业务,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加强转诊质量管理。

6、统一药械业务管理

牵头医院组建医共体中心药房,统一负责医共体药械采购配送和药事管理等,指导检查乡镇卫生院药事管理、合理用药等制度执行。

医共体内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药款支付。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7、统一医保基金管理

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成员单位医保基金预算、拨付、考核、分配,配合做好不同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外转诊病人费用结算,推进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防控欺诈骗保行为。

8、统一信息系统

医共体内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运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建立远程会诊和影像、心电等远程诊断中心,远程协作、资源共享。信息系统统一运营维护。

落实编制周转池制度

编制周转池也是安徽首创的解决基层编制新药方。“周转池”是指把基层医疗机构的空编岗位收集起来归到县(市、区)里,都放入到一个“池塘”,然后按照基层所需再把这些编制岗位分配下去,根据每年所需编制岗位数量的不同做动态调整。

这个药方在紧密型医共体中更为适用,将医共体内的空编收集在一起,分配给有需要的岗位,使得急需人才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编可用,让那些长期空编的岗位不被浪费,使医共体能够更加紧密和统一。

《意见》明确,在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落实编制政策和编制周转池制度,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柔性人才流动机制。落实医共体牵头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另外,在前面提到的“八大统一”中也提到,要按照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实行编制统筹,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人员统一调配。

绩效管理多元化、公平化

《意见》指出,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落实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体现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与紧密型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

1、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

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层医务人员绩效由单一收入变为多元化绩效管理。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能让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更加灵活,拥有的自主性更大,在提高收入和工资水平上被给予更大的空间。

此做法最初在广东实行,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会议,公布要推广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等改革经验。

马晓伟主任做出批示:广东的做法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应当予以肯定,向全国推广经验。

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和实行这种绩效管理方式,这次是安徽省,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地方推广。

2、双向转诊纳入绩效考核

平均住院日、三四类手术占比、下转率等指标纳入牵头医院绩效考核,上转病人跟踪负责纳入对乡镇卫生院责任人绩效考核。

3、加强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

制定并落实医共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办法,下沉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合理切块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或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增量部分的3-5%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

4、落实村卫生室补助政策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县域内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让之前“各自为政”的医疗机构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大化发挥医疗资源价值,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但医联体想真正健康顺畅地运转,还需要在运营机制、分配机制、人员流动等细节方面不断磨合,在经验积累中探索前路。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