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正文

3年减少1.2万家 村卫生室未来的路怎么走?

2019-09-04 13:51:53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 羽兮

“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村卫生室2016年为64.2万个,2017年为63.8万个,2018年为63万个,也就是3年期间消失了1.2万个村卫生室。“

这是在近期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谢广祥委员提到的一组数据。

这组数据在每年的统计公报上真实存在,也是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正在面临的现实难题。

从客观实际来说,行政村合并、医疗市场优胜劣汰以及村医老龄后的自然退休是村卫生室减少的一部分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部分原因是村卫生室是在重压下实在难以维系。

这种难以维持的局面,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进行二审时,有委员直接做了阐述,“村卫生室建了,人没有;人有了待不住,因为各种保障、工资待遇低。”虽然言简意赅,但真实体现了基层农村医疗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短板所在。

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的末梢神经,最终会被取代?

随着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分级诊疗的逐级渗透,以县医院龙头大哥为首,社区医院、卫生院带动的二级基层医疗网络早已成型,目前的村级医疗系统在基层医疗领域无论在诊疗技术还是人员资质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曾有业内人士预言,以村卫生室为主导的村医医疗最终将被基层二级网络取代,这种情况会发生吗?

其实,相比大医院、其他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村卫生室有其特有的群众基础,在开展一些卫生健康服务时,群众依从性更高。实际上,村医和村民是一个健康利益的共生体。村民有疾病最便捷、最信任的求助对象是村医,村医在医疗领域的服务群体以及衣食父母是辖区村民。

另外,在部分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程度的影响,唯一方便村民看病就医的场所就是村卫生室,所以笔者认为至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村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的末梢神经,其地位是不能动摇的,村医作为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地位更是无可取代。

保住基层医疗的末梢神经,至少落实这3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要保住村卫生室,留住村民的健康守护神,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在这次会议上,谢广祥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结合其建议,联系目前圈内村医群体的现实处境,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推广乡村一体化建设,给村医正名身份

乡村一体化这个概念提了很多年,但真正得到推广落实形成当地改革亮点的还是在这几年。在这中间,大家最关注的环节是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派驻机构,明确村医为乡镇卫生院的聘用职工,建立村医县招乡聘村用的机制。

一方面,村医被定位为卫生院的聘用员工,结束过去半农半医的尴尬身份,终于有了自己的专职岗位,在工作积极性方面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村卫生室作为当地卫生院的派出机构,在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方面实现统一,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运行效率。从长远来看,无论是村卫生室还是村医个人都能得到科学、规范的管理。

第二,提高待遇保障,尽量统一标准

在这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三审过程中,谢广祥委员认为,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村卫生室、村医。

所以,应将村医纳入公益性保障范围,完善村医养老保障及岗位风险的保障政策,建立稳定运行的保障机制。

结合当前现状,我们从基层人员方面也收集到一些反馈信息,目前要解决的待遇问题不再是维持普通温饱的简单问题,而是维系村卫生室长期运营、村医自身成长的发展问题。

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等同于最低生活补助的待遇,的确是留不住人。另外,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如何在非同等条件下建立科学、统一且符合当地实际的待遇标准也是值得思考的难题。

第三,提供晋升通道,留住年轻人

在村级医疗,青黄不接是摆在眼前的另一大难题。国家曾为此制定了定向医学生的政策,但各地执行情况不一。年轻一代作为新生力量的确在短时间内为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贡献了新鲜血液。

但我们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批“造血干细胞“在融入基层之后的去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统一妥善的解决,有些定向生甚至宁愿冒着违约的风险提前退出。

对于年轻人来说,留不住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看不到上升通道,待遇留不住人。基层造血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提高待遇留人,另一方面也该给年轻人种植希望,提供晋升通道。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员供给跟不上的问题,才能给基层带来新生希望。

除此之外,村级医疗处于整个医疗体系的最远端,对政策层面的方针理解有时候存在偏差,需要相关部门经常下基层走走,给予技术帮扶的同时,多与基层医务人员交交心。

村卫生室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覆盖了我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是广大农村居民群体的不可或缺的医疗资源,需要被重视也理应被重视!

hr@yaochenwd.com.cn
010-59444760